郑州轻工业大学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四十八)
趣润童心,材智育新苗
——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多“材”童“趣”实践小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化学如虹,童梦生趣。为播撒科学种子,点燃儿童探索热情,启迪创新思维与科学素养。7月2日,郑州轻工业大学多“材”童“趣”大学生实践队赴河南纺织机械厂幼儿园开展化学科普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好奇点亮童心”为主题,通过趣味实验和互动课堂,为乡村儿童带来别开生面的科学启蒙教育。
图为实践小队成员合影
打磨细节,让实验“接地气”
从小朋友的认知特点出发,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优化。经过严格筛选,从50余个基础化学实验中精选出“彩色‘水母’灯”“彩色喷泉”和“碘伏显字”三个实验项目。为确保实验安全,团队将高浓度化学试剂替换为食用级原料,并编制了图文并茂的《儿童化学实验安全手册》。
图为成员为孩子们讲解化学知识
奇妙实验,点燃求知火花
活动现场,团队采用“理论讲解+实验演示+互动体验”的模式开展教学。在“彩色‘水母’灯”实验中,小孩子们将小苏打与食用油混合后滴入白醋与色素,观察到瓶内呈现蓝紫色“水母”游动的现象。“彩色喷泉”实验利用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橙红色泡沫喷涌的效果。在“碘伏显字”环节,孩子们用维生素C书写,经碘伏喷洒显现出“科学超有趣”字样。实践队员们结合现象深入浅出地讲解原理,帮助小孩子们理解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现场气氛热烈,小孩子们参与积极,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王志锋表示,“在幼儿园做化学实验演示,帮助小朋友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和神奇,当做到“火山喷发”的彩色泡沫涌出时,孩子们可爱的童声更是让我的内心充满喜悦。”此次活动以生活化实验为触角,引导儿童感知身边化学奥秘,在趣味科普中播撒科学素养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图为成员为孩子们演示
从实验到生活,播撒科学种子
本次“社区实践展风采,多‘材’童‘趣’小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以趣味化学实验为桥梁,将科学的种子深耕于童心沃土。通过“彩色水母灯”“魔法喷泉”等生动实验,不仅让孩子们亲眼见证化学反应的绚丽奇观,更在互动中点燃其探索热情;家长通过观摩沉浸式体验科学魅力,纷纷表示“抽象原理竟能如此直观有趣”。
对于实践团队成员而言,活动既是专业知识的立体化检验场,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趣味实验设计,提升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更是社会责任的实践课堂,在反复优化安全方案、编制科普手册的过程中,淬炼服务基层的担当意识。实践队员们以专业素养搭建起知识传递的虹桥,既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儿童获得启蒙,队员深化认知),更彰显高校青年服务社区教育、推动科学普惠的社会价值。
图为实践小队开展趣味实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