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志愿行,青春引领绿风尚——政法学子扎实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1-01-30浏览:304设置

美丽中国看黄河,青春引领绿风尚。近日,政法学院“河小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利用寒假返乡契机,助力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垃圾分类,深入社区、村庄等基层一线,积极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广大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认同,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贡献青春力量。

“河小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助力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垃圾分类

师生志愿者联合倾心社工深入郑州市沟赵办事处紫竹社区,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材料、展示模型道具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及方法,倡导群众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市民。

志愿者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志愿者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过期药品、废弃电池、油漆桶等这些都是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废弃物,一般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志愿者们现场开设了“垃圾分类小课堂”,结合宣传材料、模型道具,向居民详细讲解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讲解过程中,居民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志愿者就大家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了详细解答, 以往只知道垃圾要分类,具体该怎么分、往哪个垃圾桶里放却搞不明白,你们一讲我就清楚了,回去我要把宣传页贴到墙上,让家人也都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社区居民李大妈告诉志愿者。


志愿者向群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为了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全面了解,推动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志愿者们组织现场的小朋友开展垃圾分类趣味游戏,寓教于乐,通过知识竞答及趣味游戏的形式,带领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儿童从小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将垃圾分类知识内化于心,带动每一个家庭、落实到每一位居民。


志愿者们组织现场的小朋友开展垃圾分类趣味游戏

志愿者们向现场的小朋友开展垃圾分类讲解

《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自2019121日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与参与,此次宣传活动更是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点赞。政法学院“河小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寒假将继续深入社区、农村,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垃圾分类宣传普及活动,让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行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