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三十二)
深入红色基地,探寻“豫文化”
——记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发现“豫文化”实践队
7月11日,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发现“豫文化”实践小分队在软件学院团委老师李辉、辅导员吕睿、魏冉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焦作市中站区龙翔街道办事处太行山深处被誉为解放战争时期“焦作西柏坡”的十二会村和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进行实践。
风雨兼程,深刻体会十二会村革命历程
在进入十二会村的路途上,天降大雨,但是这仍阻挡不了志愿者们追求红色精神的热情,队员们走过蜿蜒曲折的道路,高俊陡峭的峭壁,深刻体会了十二会村的地理位置是何其的险峻。在会议室,在十二会村党支部书记连红利的介绍下,了解了十二会村是典型的易守难攻的革命根据地,队员们一起观看了十二会村的革命历史短片,倾听革命的艰苦历程,并认真做好笔记。
风雨无阻,参观红色革命旧址
通过连支书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十二会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是焦作市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素有“焦作西柏坡,红色十二会”之称。近年来,焦作市中站区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景区旧址保护工作,依托十二会村现有的一批革命历史旧址,整理挖掘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带动绿色生态产业,打造了“红色+绿色”的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十二会村共有5处革命旧址,分别是太行区第四专区、焦作市委及市政府旧址、焦作市公安局旧址、焦作市新华公司旧址、沁博县第三区公所。
在十二会村,队员们看到一座用泥土夯实的低矮院落,屋内尚存当年机关首长使用的桌椅、板凳、油灯、床铺和取暖、做饭的煤火、炊具、板胡、党章、子弹……古朴而简陋的陈设瞬间把人带回到20世纪40年代的艰苦岁月。在参观革命旧址过程中,队员们忍不住感叹道“祖国繁荣昌盛都是这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风雨时若,体会乡村“豫文化”
参观完所有的红色革命旧址后,队员们在这个美丽的乡村走访村民,进行深入调研。队员们欣喜的看到,十二会村在党的精准扶贫计划实施下,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让山村面貌一新。最后,软件学院发现“豫文化”实践队的队员们在村民的带领下在太行区第四专区焦作市党政机关旧址进行合影留念。
参观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
下午,软件学院发现“豫文化”实践队来到焦作市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中,一座高高的井架映入眼帘,“西大井1919”,“王封矿”这些鲜红的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在西大井文旅集团副总宋宏亮带领下,队员们进入了园区,宋总经理先带领队员来到英国福公司坑口电厂遗址,这里还有煤矿工人下井时乘坐的罐笼。井架入口处墙上的“工业学大庆”“安全生产”字样仍清晰可见,院内残存的雕塑、凉亭、露天游泳池等仿佛在告诉人们,昔日这个拥有五六千名矿工的大矿的红火与辉煌。队员们看到这面“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饱经历史沧桑的红砖墙,深深地记住了王封矿—这座煤矿工业发展的“活化石”,西大井是焦作煤矿“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源地,是焦作工人运动的发祥地,更是中国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标识。
步入西大井1919纪念馆,一面100年以前煤矿工人工作使用过的工具组成的墙让队员们驻足停留,比如一个用绳子吊起的瓷器,队员们纷纷猜测它是干什么的,但是在讲解员的解释中是一种俗称“老鳖灯”的煤矿工人挖煤的吊灯。所有的老物件,都引起队员们对于它背后的文化极大兴趣。
队员们在会议室,一起观看了西大井历史记录篇,更加全面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尤其是现在西大井1919已成为焦作企事业单位广大党员群众和青少年学党史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用实际行动为宣传“特别能战斗”革命精神,提升了焦作全域旅游的内涵和品位。‘
赏美景、观旧址、学党史、寻文化。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参观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后,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不屈不挠精神。同时通过本次社会实践,队员们不仅加强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而且拓宽了对河南文化的了解。现在的十二会村和西大井1919园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青年也成为了革命历史的传承者, 在今后乡村振兴的中担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