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三十二)
饮其流者怀其源,享其成者报吾乡
——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深入基层话改革、笃行实干助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6月5日,由郑州轻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组成的“深入基层话改革、笃干实行助振兴”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进行为期三天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社会化能力,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去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为乡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探访博物馆,文化底蕴感其深
博物馆在无形中折射出一个国度、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团队成员的第一站,便是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他们分别前往洛阳市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进行参观探访。
工作人员介绍道,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不仅是我国首个以现代农耕为主题的博物馆,还是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华夏农耕从这里起源。在这里,通过各类珍贵的文物、史料,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丰硕成果,一台台农具便成为了时代发展的缩影。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设计理念,通过“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沉浸式多媒体互动体验,展示隋唐大运给所经流域带来的文化繁荣。成员们从博物馆走出来时相互讨论着,有的谈到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农具,有的感叹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有的还沉浸在隋唐时期的文化底蕴中。
实地走访做调研,倾听民声寻民困
“您在这里生活的几十年间,有什么感受么?”“您觉得周边的基础设施用着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建议”“您是居民医保还是新农合”“您担心的安全隐患都有哪些”……
团队成员们化身为居民区小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当地居民对乡镇发展变化的感受和建议。成员们主要观察当地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文化宣传,他们看到了许多垃圾箱、隔几个街道一个的垃圾转运点、集中的健身器材区,对于周边居民进行随机采访,了解居民对现有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根据走访的资料,成员们前往当地社区委员会,进一步了解基层医疗情况、子女入学情况、居民安全意识、卫生防疫意识以及社区基础健身器材等问题的改善情况,并针对走访情况进行交流咨询。切实了解到当地部分居民家中存在经济收入低、生活相对困难、对食品安全文化了解不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等情况,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成员们就突出问题了解居委会是否存在相关预案措施。
志愿活动助民生,安全讲座多保障
熟悉掌握当地情况后,团队成员们分小组开始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第一组成员依托专业能力和个人兴趣,展开了“e路同行”电器设备义务维修活动。在居委会的办公室中,成员们看到卡顿的电脑,摸着嗡嗡作响发热的主机,实在难受。和工作人员交流后,熟练地整理电脑存储空间,卸载他们不知道怎么卸载的软件,打开主机盖板,进行清灰;讲解一些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办公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向周边居民宣传家用电器的常规原理和使用维修方法,为个别居民提供家用电器简单修理服务。
另一组成员把握当下热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基层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和夏季安全讲座。走访社区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制作网络安全普及视频发至社区业主群内,在主要街道路口向居民发放网络安全宣传手册,普及互联网知识,提醒大家谨防网络诈骗以及传销等行为。同时针对前期实地调研情况,队员们发现部分居民家中存在电路老化、管道破损,以及安全意识较薄弱等问题,因此团队成员在社区广场开展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播放安全隐患案例视频,提高大家的警惕性和安全意识,并在讲座结束后随机上门查看居民家中用电是否规范安全,对住在临近河边楼房的居民进行宣传防溺水,从各方面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典型地标需打卡、乡村变化来记录
炎炎烈日,挡不住青年们的热情,团队成员们继续进行下一场旅程。他们分组前往家乡的标志性场所进行打卡,以拍照、录像等形式讲述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相关趣闻,对比着从前与现在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居住环境等具体变化,使大家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几十年来家乡的变化发展,认识到眼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一代又一代辛勤勇敢的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得来的。
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广大青年学子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最美乡村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队员们纷纷表示自己要自觉担负起建设新时代的光荣使命,学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个人的事业追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