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简报五十六】调研家乡沿黄文化,探寻民族历史记忆

时间:2022-07-16浏览:34设置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五十六)

调研家乡沿黄文化 探寻民族历史记忆

——记外国语学院“河南省沿黄文化调研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鉴古知今,感悟黄河的厚重历史 

位于郑州市的队员前往了黄河博物馆进行调研,通过博物馆展示的文化历史资料全面、多角度地了解了黄河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与其当代价值所在。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了黄河文化前后约两千年的文化历史。其中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黄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黄河号子”此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千百年来黄河儿女在与黄河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曲调,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形态,也是黄河文明孕育出的特有瑰宝。同时,队员们也了解到,在人民群众探索与开发黄河资源的历史过程中,治水问题始终备受关注。正确处理好人与黄河之间的生态平衡问题,是黄河文化得以发展至今的重要条件。而前人所留下的黄河治理历史资料,为后人在黄河治理与生态发展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用心寻访,感受文化的时代内涵

  


其他实践队员走访了新乡市长垣市、原阳县小阎庄村及洛阳市白马寺村。其中长垣市的许廷安叔叔在接受采访时,向实践小队的成员们展示了一曲黄河民谣《中国龙》。在跟叔叔吟唱民谣的同时,队员们强烈感受到黄河儿女的家国认同感和对民族复兴的真切渴望。队员们对炎黄历史遗迹的基本概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了解,就黄河与文明的发展、古都变迁与城市兴衰、沿黄文化精神和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展开了热烈讨论。

实地调研,梳理治理的伟大成效


在原阳县小阎庄村,村民们向队员讲述了政府如何治理黄河,建立引黄灌区的故事,过去原阳人民望“河”兴叹,现在的黄河真正成为造福当地人民的母亲河。在白马寺村调研的队员与一位老奶奶交谈时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黄河治理措施成效不断显现,在抽沙后河流的蓄水量提升了不少,河流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河南省沿黄文化调研团”实践队员走进家乡,真切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的深厚底蕴,对黄河历史变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只有守住民族血脉之根,让民族文化站起来,走出去,才能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