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简报六十九】探寻非遗足迹,传承匠人精神

时间:2022-07-21浏览:675设置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六十九)

探寻非遗足迹,传承匠人精神

--记郑州轻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寻找非遗之美,传承中华文化”团队社会实践活动

为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郑州轻工业大学“寻找非遗之美,传承中华文化”社会实践团队2022年6月15日至6月21日在焦作市、周口市、新乡市等地开展了为期7天的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活动

“当阳峪”绞胎瓷表里如一内外相通,里外相透以其精湛的工艺技术,被誉为瓷中君子在展馆内,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映入眼帘,古朴而又厚重。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当阳峪 绞胎瓷复杂的制作过程,大致分为了练泥、拉胚、印胚、利胚、晒胚、刻花、施釉、烧窑、彩釉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队员们观看馆内的科普视频,进一步了解了“当阳峪”绞胎瓷的历史渊源、产品特点,在视频中队员们观察到每一位制作瓷器的工匠,神情都是十分的认真和坚定,他们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反映出当代匠精神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匠们,才能让这些传统,精神得以传承。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葫芦烙画也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葫芦烙画的工作室,张丙文先生向队员们讲解了“葫芦烙画”的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工作室内,老师傅简单几笔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画他们娴熟的技艺,让队员们更真切地感悟到烙画葫芦中中国画手法以及烙画铁笔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所传达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被周围所摆的生动可爱,栩栩如生的烙画葫芦所吸引在这每一个烙画葫芦中,仿佛都能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走出葫芦烙画的工作室,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继续为宣传和传承烙画葫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年轻人看见它们,触碰它们,感受它们让烙画葫芦这门传统手艺像春天葫芦藤一样青翠茁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戏曲博物馆,队员们看到博物馆里的戏服和道具,感到非常的震撼,栩栩如生的戏服就像是有生命般,展现了中华服饰中的“戏韵之美”。馆内工作人员为队员们解说道:“戏服的色彩、图案均有象征意义,带有中国传统服装制度化的特点,显示出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特点。”舞袖挥动、霓裳翻飞、无限风情……戏服是穿在人身上的故事,成就了一颦一笑,也蕴含着每个角色的信念与坚持。队员们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馆内的戏曲演出,看到了台上年轻的面孔,不禁感受到传承的魅力团队成员张桦欣喜的说道:“在戏曲博物馆,我仿佛穿越了不同朝代,领略了当时的文明与智慧,我为我们文明灿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

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的传承人,才能够让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技艺流传下去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对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历史长河中为了传承而奉献出自己的工匠们更加敬佩。非遗传承需要靠一代代人的努力,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有更多的中华儿女传承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使得中华文化发出更加灿烂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