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简报八十四】发掘乡村文化,共绘家乡蓝图

时间:2023-07-20浏览:13设置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3“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八十四)

发掘乡村文化,共绘家乡蓝图

——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与你乡约”实践小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为响应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学习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和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团队成员各方面的能力,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与你乡约”实践小队在七月上旬返回各自家乡,寻找特色的家乡产业,积极为自己家乡的建设助力,展开了以“发掘乡村文化,共绘家乡蓝图”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然之路,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实践队员孙剑阳对此深有感触,实践队员孙剑阳来自浙江嘉兴,此次实践来到嘉兴嘉善三里桥村黄桃基地,采访了当地桃园基地负责人,并且实地亲身体验了一下采摘黄桃的过程,以及商品包装的过程,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三里桥村的落实。产业对了头,振兴有奔头。如今,嘉善县形成了立体、多元、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像黄桃、葡萄、蓝莓、樱桃、甜瓜、蜜梨等水果成了农民的“致富果”。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根本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生活质量的根本,也是乡村发展的基本保障。山西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结构和地质特点孕育出了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民居——窑洞。实践成员史佳瑶返乡后探寻了地下豪宅郝家窑地窖院,又称地坑院,是一种下沉式窑洞。窑洞不需要木材,仅以当地遍地可见的黄土挖掘而成,而且冬暖夏凉,具有十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也有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展现了生态宜居的风采。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灵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振兴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乡村振兴才会稳定发展。实践队员蔡晓雨来到了河北邯郸的广府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让她深深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政府对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的贡献,这正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落实的成果。

实践队员周佳佳返乡后参观了吾夏里梨箱集,在吾夏里梨箱集了解到乡村振兴开展的工作和优秀代表事迹。听大家拧成“一股绳”,党员干部带头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大家纯朴好客,载歌载舞透露出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情厚意。乡村振兴离不开乡风文明,必须用好乡村文化资源,以乡风文明带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核心

治理有效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只有坚持有效治理,有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甘肃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座城市充满了不一样的烟火,实践队员陶彦明探访并记录了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小坪山村这15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蓝色的天然气点燃的不仅仅是村子里的烟火气息,更是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展望。一条条笔直的马路通向山村,就像一条条巨龙为这小小的山村送来了安康与富足。5G时代的来临让我们见证了这座村子的蜕变,它从贫穷的代名词摇身一变成为了充满着富足与安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

现在将目光从充满异域风情的黄土高坡转向郭沫若口中三千年前的帝都河南省安阳市,实践队员程开心的家乡就在安阳市汤阴县,这里有一座名叫康洼的小村庄。以前的康洼村分布着废旧坑塘和残垣断壁,但是康洼村紧跟国家的脚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使村里的景象有了别样的风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乡村印记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石具。处处透露着村庄的独特景象,也展现出治理有效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目标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实践队员王晟豪来自河南汝州,他返乡途中看到新农村居民房都安装了管道通上了天然气并采访了居民使用天然气的感受。顺着街道,他到了田地,看到地里面有着新型灌溉技术。这些科技的引进给乡村带来了环保高效的发展,对农民生活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他坚信乡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科技的力量将继续为乡村振兴村民富裕注入新的活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通过发掘各自家乡的乡村文化,将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所展现出的闪光点呈现出来,对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有了更深的解读,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意义和重要性。此次实践,增强了青年学生们对中国新时代发展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呼吁更多的青年学生走进乡村振兴的队伍,奉献青春力量,诠释青年担当,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诚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用青年担当共绘出一幅家乡蓝图。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