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一百零二)
重走红旗渠之路,赓续红色血脉
——记国际教育学院“重走红旗渠之路,赓续红旗渠精神”实践小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郑州轻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重走红旗渠之路,赓续红旗渠精神”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日至7月3日奔赴安阳林州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丰富内涵。
红旗渠,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鲜活体现。古朴厚重的红旗渠分水闸使渠水隆隆作响,仿佛将队员代入“引漳入林”梦终于实现的激动场景中。而分水闸左侧的竣工时人民开心激动的合照更和苦难历史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让队员们明白了红旗渠对于林州人民的重要性,这段历史也让实践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勇气和智慧。在红旗渠纪念馆中,带着锈的铁镐头、各类修渠使用的充满使用痕迹的工具无一不彰显红旗渠建设之艰辛。
走在石块交叠垒成的渠岸上,红旗渠的壮丽景象映入眼帘,蜿蜒渠水引领实践队队员们走向深处。一幅幅带有历史年代感的标语让队员们印象十分深刻。“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感受到了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爬上崎岖的虎口崖,伴随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人创大业,不建成渠不还乡”的歌谣,队员们也真切感受到,在新的时代,前进的路上仍然会有高山险阻,但这些困难并不能阻挡有志青年前进的步伐,反而激发了青年们更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在红旗渠青年洞,队员们与红旗渠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了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困难和挑战,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工作人员十分朴实的讲到:“对于红旗渠(的普及),我们从不进行刻意的描述,但是从小孩子们耳濡目染,都把红旗渠精神当作一种光荣。这也让他们知道,想成大事,就要劳动,要肯吃苦。”红旗渠已经融入到一代代林县人民的生活之中,红旗渠精神也薪火相传,历久弥坚,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人。
同时,队员们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走访任村、姚村的过程中,队员们有幸对红旗渠修建亲历者任村镇帕洋村卢雷云(音译)老人进行了采访,在问到林州过去和现在最大的差别时,老人激动地说:“第一就是有了水,第二就是交通方便了。过去村民,都在村里走不出去,他就是山里人,住在山里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前途。共产党把路修好了,红旗渠把水也引来了,大楼也就盖起来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没有红旗渠,就没有现在的林州。”
本次社会实践,让实践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和深远的影响。红旗渠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哺育了几辈林州人民,让林州经济高速发展的“母亲渠”,同时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份共同的记忆,是一份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遗产。这份精神遗产,是青年前进道路上的强大动力和实现梦想的源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青年在新时代中需要坚守和传承的精神财富。青年们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继续前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富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