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简报一百二十四】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时代精神

时间:2023-07-31浏览:375设置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一百二十四)

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时代精神

 ——记郑州轻工业大学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时代精神”实践队参加2023“出彩中原”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432”非遗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推动青年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725-729日,郑州轻工业大学“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时代精神”实践队赴周口师范学院参与其举办的2023“出彩中原”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432”非遗传承。

  讲解地域文化,了解周口魅力

“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周口”。7月25日下午,郑州轻工业大学实践小分队聆听了由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现岭讲授的理论课程——地域文化讲座,使队员们深入的了解周口这座千年文化古城的兴衰历史,初步了解陈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还了解到了“周口有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有平粮台遗址、关帝庙、太昊陵等诸多遗址,其中全国出土6把越王宝剑,3把均出土于周口,足可体现周口历史之悠久。”这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队员们充分的了解了周口,了解了周口的历史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弘扬,文化自信心的坚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丹凤红梅春常在,越韵流芳百世传

  2023726日,郭庆璋老师深入浅出地为实践队成员们讲述了越调的起源和发展,使大家领略了中国传统戏曲之美,并带领大家走进申凤梅艺术中心,探寻非遗足迹,在申凤梅纪念馆郭老师大家介绍了已故老艺术家申凤梅的生平事迹,特别强调了周恩来总理对申凤梅大师的高度赞誉,使学员们近距离感受了一代越调大师的艺术魅力。

在当日下午,实践队成员跟随戏曲传承人胡红波老师学唱越调选段在俏丽多变,柔美婉转的唱法中感受越调的独特魅力,享受这场古雅质朴、细腻清纯的听觉盛宴。

通过一天的学习体验,同学们意识到非遗的学习与传承并非一朝一夕,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将会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将自身发展与其相连接,以身作则,磨练本领,增长才干,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完成本次非遗传承活动。

  访妙笔之乡,感工匠精神

  727上午,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去到了汝阳刘毛笔制作基地——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学习汝阳刘毛笔的悠远历史和制作工艺

一生一件事,我们只做好毛笔。在刘好勤老师对毛笔的悠远历史及传承发展的讲述声中,同学们深刻感悟到了手艺人择一艺、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的优秀品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听完刘老师的讲述后,同学们对汝阳刘毛笔制作的五大工序对笔、焊笔、勒笔胶笔、梳理进行实践

最后在刘好勤大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学习了毛笔书法的具体技艺,同学们纷纷在自己的扇子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毛笔舞动间,纸上墨痕如行云流水,仿佛让人置身古代的书法典雅之中。每一笔都是对传统工艺的敬畏,每一划都是对文化传承的承诺。

  非遗心意拳,练“阵”展武韵

 727日下午,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周口师范学院聆听了由心意六合拳国家级传承人买西山大师之女买仁萍主讲的理论课程——心意六合拳的起源与发展。买西山老师和买仁萍老师在讲座上分享道,心意六合拳的奥妙之处在于“用心贯通天地,万物合为一心;以意驱动身体,力量发自其中。”

 对于同学们:“我们又为什么要历代传承心意六合拳?”的疑问,买老师解释道,“心意六合拳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心意六合拳的渊源、产生、传承和发展,为我们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文献资料,同时对整个中华武术的发展和研究以及抵抗外族入侵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此外,心意六合拳已远播日本、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和青睐

紧接着实践团来到体育场馆,跟随传承人一起学习心意六合拳。周口市武协副主席、周口市心意六合拳协会会长买西山先生向大家亲自介绍并展示了心意六合拳的一些拳法。买先生强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十年心血铸一剑,坚强的意志、执着的追求,换来了买西山一身钢骨铁筋。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活力满满、激情四射,尽展少年风采。他们身姿挺拔、 拳影飞舞,拳拳之间将非遗传承百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感叹道。一天丰富多彩的文化互动体验,让实践团成员触摸到了“活”的非遗。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以身作则,做好非遗的传承者,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走进手工制作坊,体悟天下第一狗

淮阳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的太祖伏羲祭典中泥玩具的总称。“泥泥狗”又称“陵狗”“灵狗”或“天下第一狗”,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是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民俗而产生的。泥泥狗收录于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捏造绘制泥泥狗从古到今没有样本、书籍或者图案,全凭手艺人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

728日上午,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周口市淮阳许述章泥泥狗制作工坊。许述章老师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了泥泥狗的历史渊源、制作和彩绘的过程,以及不同的泥泥狗所代表的含义。许述章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说令实践队成员们对泥泥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泥泥狗的学习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在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兴趣盎然的同学们便开始了泥泥狗的“彩绘”过程,绘制的时候,许述章老师讲解道:“淮阳泥泥狗以黑为主,据古书记载:“夏后氏尚黑”,夏代祭祀的太庙是黑色,祭器也是黑色,泥泥狗以黑色打底,延续着古代“尚黑”的遗风。而在黑色上再施以红、黄、青、白色,统称“五色”,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

最后,实践队成员在许述章老师的带领下进入泥泥狗的捏制环节,捏制所用的土是当地产的胶泥,之后进行捶泥陈腐,让生泥变成熟泥。变成熟泥后进行捏制、晾晒。老师,我捏的泥泥狗为什么有裂痕啊”“老师,这个草帽虎的脖子被我捏的太细了怎么办?”“老师......”“老师......大家捏的时候不要蘸水”“把泥泥狗其他地方的泥移到脖子上”在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提问中和老师耐心的回答中,同学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

在结束4天的实践学习后,实践成员们都表示收获满满,体验到了多彩实践活动的乐趣,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肩负着传承和弘扬非遗的责任,坚定信心、用心传承,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非遗文化在未来的岁月里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