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校属相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在我校广大青年学生中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理念,引导青年学生在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创业精神、增强创造能力、提升创业素质,努力营造浓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并选拔和培育一批优秀的创业计划项目,积极备战2026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情况,学校决定举办郑州轻工业大学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
2025年11月—2026年4月
二、参赛对象
2026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仅可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参赛(不作项目负责人)、且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每名学生原则上只可报名参加一项作品。
三、申报内容
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参考上届赛事,申报内容参考如下: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在量子技术、元宇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消费、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文化创意和区域交流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等区域合作,或在工业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金融与财经法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城乡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四、参赛形式
(一)参赛组队
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项目只能在1个单位申报,如有雷同视为作弊,取消参赛资格。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指导老师原则上不得超过3人。
每名教师原则上最多指导2项作品,曾指导“挑战杯”竞赛作品获省赛奖项的可指导3项作品。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类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鼓励跨学院跨专业组队,对于跨学院或跨校组队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须明确项目的申报单位,原则上以项目第一负责人所在学院为申报单位,不得在不同学院重复申报。校赛决赛阶段作品申报截止后,只可进行人员删减,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人员添加,省赛阶段申报时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二)项目知识产权
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对于已工商注册的项目,在报名时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股权结构等材料)。已工商注册项目的负责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参赛项目可提供项目实践成效、预期成效等其他相关材料(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就业情况等)。
(三)项目评审要点
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四)项目材料提交
1.学院初赛环节,提交2026年郑州轻工业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项目申报表、参赛项目创业计划书纸质版各一份,正反面打印。
2.学校决赛答辩评审环节,提交作品申报表、项目创业计划书,制作不超过20页的项目汇报PPT,用于校赛决赛答辩现场评审。
(五)院赛材料提交时间
1月12日前,各学院需提交郑州轻工业大学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项目报名表、创业计划书、作品汇总表及院赛结果排序等电子版材料至校团委邮箱,纸质材料由院系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送校团委办公室。
五、组织架构
根据学校《关于进一步做好“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实施办法》(郑轻大党〔2024〕28号)文件要求,各学院是“挑战杯”竞赛的基层组织单位,需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及评审委员会,认真组织好本学院的初评,做好作品的选拔和推荐、指导教师的遴选和确定工作。院级评审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学院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负责人担任。校赛终审环节,由学校成立评委会,聘请各领域学术专家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阶段(2025年11月)
各学院要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指导参赛同学认真选题,积极备赛,利用多种形式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进行宣传,向学院同学介绍竞赛章程和经验,支持学生组建团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院评审委员会应进行院内项目选题论证,对项目进行研究方向的把关及指导,对学院项目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邀请专业教师对选手进行培训,帮助选手选好创业项目,指导完成作品,确保学院初赛质量。
(二)初赛阶段(2025年12月—2026年1月)
各学院组织院级初赛,遴选参加全校复赛的作品。建议各学院于2026年1月中旬前完成初赛,各学院参赛项目不少于学院学生总人数的1%,推报校级复赛参赛人数不少于学院学生总人数的10%,积极发动学院教师参与指导“挑战杯”竞赛项目,一个老师指导项目原则上不超过2项。
各学院团委于2026年1月12日12点前将项目申报表、商业计划书及相关材料,电子版打包发到校团委邮箱:zzulitw@163.com,发送格式为:**学院/单位+2026年“挑战杯”申报。
报送参赛有关材料中项目负责人必须为本学院在校学生,各学院须对所有参加校级竞赛的作品,在学院官方网站主页上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公示内容须包括项目名称、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获奖等级等关键信息),并采取醒目方式标注拟推荐参加校赛的作品。
(三)校赛阶段(2026年3月中旬)
学校竞赛评审委员会按照竞赛章程规定,对各学院推荐作品进行校赛预审环节,遴选出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作品进入学校终审决赛现场答辩环节,现场答辩环节包括项目汇报和项目问辩。校赛终审决赛的具体实施安排另行通知。
(四)省赛遴选报送(预计2026年5月)
根据河南省指标分配情况,结合各项目校内选拔赛成绩,择优推荐至河南省“挑战杯”竞赛参与评比。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创新创业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创新创业育人成效的阶段性检验。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把参与组织“挑战杯”竞赛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做好竞赛组织协调、作品审查和作品初评、作品报送等方面工作,落实落细相关要求,完善院级选拔程序。
(二)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学院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激发同学的创造精神和参与热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撰写(制作)作品。要结合赛事要求,做好参赛项目的挖掘、培育工作,邀请学院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竞赛的指导,确保参赛作品创意新、立意高、质量好。要积极争取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主动向参赛师生提供技术指导和经费物质支持,为学生在专业指导教师、仪器设备、实验室、科研资料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注重结合,健全机制。各学院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为广大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认真组织,精心选拔、严格把关,吸引广大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参与竞赛,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方面有潜力、有特长的青年学生,对重点项目尽早谋划,跟进落实,并为参赛团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四)规范要求,严格评审。各学院要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认真、公正、科学地审核,全面做好优秀作品的选拔及推荐工作。要把准公平公正的赛事生命线,通过精细化组织和专业化评审确保参赛项目的质量。各类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或对他人受国家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构成侵害,如有违反,一经发现,将取消该作品的参赛资格。
联系人:刘宽
电话:0371-86608202
附件2:郑州轻工业大学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项目报名表.docx
附件3:郑州轻工业大学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汇总表.xlsx
附件4:郑州轻工业大学202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承诺书.docx
共青团郑州轻工业大学委员会
2025年11月10日
